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全书内容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11-20 22:59 浏览量:

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第一讲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研究方案在课题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课题立项时,它是批准立项的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它是实施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路线图;在结题中,它又是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为此,课题研究者和主持人要增强规范意识,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和标题

省教育学会已颁发了“十三五”科研课题选题指南,可供大家参考。我认为,选题要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应选择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科研课题;二是应用性原则,应选择应用价值大的科研课题;三是量力性原则,应选择适合学校研究而又有能力进行研究的课题。总之,要选择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中碰到的、有科研价值的、学校有条件进行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

课题的标题也叫课题的名称或课题的题目。推敲好课题的题目很重要,因为它是课题的“名片”,包涵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别人看了题目就知道这个课题要研究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题目简明、准确、科学,用一句话表述。研究什么内容就用什么标题,不用新闻报导标题,不用文学标题,不用副标题。

二、问题提出

1.为什么要写问题提出

上面讲了,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问题即课题。写问题的提出,旨在说明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从而避免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这部分可写问题提出,可写研究背景,也可写研究动因等。不管你选择什么概念作小标题,写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要研究这个课题的理由。应简明地阐述自己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别人研究的情况、研究的价值等。要写实,切忌牵强地抄录报刊杂志上或下载网上的那些资料。

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说明其研究动因或背景

第一,从分析教育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二,从分析国际、国内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三,从分析当地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四,从分析本校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分析第一、第二方面的背景,是对较大的课题而言的,一般的应用性的微观研究课题,要重点对第三、第四方面的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是要对本单位在这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使研究的问题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

3.写这部分时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一,引用的背景材料和所要研究的课题脱节,形成背景分析和研究课题“两张皮”。

第二,对问题的分析不客观,或不切合实际,或夸大事实,将小说成大,将无说成有,甚至设计一些“假靶子”,使研究的问题缺乏真实性。

第三,有的写问题提出时,只有国际、国内或当地教育背景分析,没有本校教育、教学或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其研究动因的校本性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第四,写得太长,造成研究方案各个部分不均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做的课题,因信息量有限,对别人研究该问题的状况写不清楚的不一定写,将动因写清楚就行了。

三、理论依据

1.为什么要写理论依据

写理论依据是为了说明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基础或政策、法规依据。这既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无论课题研究的内容复杂还是单一,这个部分必不可少,而且要贯穿于研究的过程之中,否则课题研究就变成了没有理论指导的盲目行动。

2.如何写理论依据

首先要说明本课题选择什么理论作为依据;其次应简要说明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用得比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在表述时,除了说明要运用这个理论外,还要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对其内容进行说明。可以这样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实践——认识——实践”等,并注明引用的话出自什么著作,何时的版本等。

3.写这个部分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一,理论或政策、法规依据与研究的问题不相符。这样,理论依据被架空,而研究的问题又失去了相应的理论作指导。

第二,只提出了理论概念,而无具体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因为一种理论的内容很多,不知道该课题选择什么具体内容作指导。

第三,有的将教育专家的话作为理论依据,这样不严肃。因为教育专家的话一般是一种学术观点,难以说明是什么样的科学理论。

第四,有的将政策和法规作为理论,这也不严谨。若有理论还有政策、法规作为依据的,其小标题应为“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

四、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的目的是对课题名称或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使课题名称和概念被大家所了解。对所用的新概念或别人难懂的概念必须进行界定,对通俗易懂或常用的概念不必界定。写课题或概念界定时,应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其内涵进行说明,不要长篇大论地阐述,更不要拖泥带水和含糊其辞。试对以下几个概念进行界定:①教育科学,是人们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而形成了系统理论的一门科学。②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③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1.为什么要写研究目标和内容

写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为了使课题研究方向更加明确,研究内容更加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是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和可以完成的研究任务。

2.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含义

研究目标是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目标。如研究成果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目标、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目标等。研究目标是指向性的,不要写得很细。研究目标一般与预期研究成果互相对应。研究内容是指该课题研究要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打算从哪些内容着手进行研究。

3.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关系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研究目标包含研究内容,为研究指明方向;研究内容体现研究目标,为研究目标服务。

4.写研究目标和内容时最容出现的偏差

一是研究目标和内容脱节,甚至相互矛盾。

二是两者混为一谈,分不清目标和内容。

三是只有研究内容而无研究目标,或只有研究目标而无研究内容,使研究带有盲目性或缺乏针对性。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简洁、明确,提倡条文式。

六、研究方法

写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要说明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中将采用哪些方法,使研究目标转化为研究成果。

应用性课题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分析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这些都是常用的方法。此外,还有“实验研究法”,这是一种通过控制教育条件和干预教育过程以达到实验目标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通过对某些变量和另一些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从中认识或发现教育的某些普遍性特征或规律。实验研究法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和统计技术要求较高,中小学教师是否采用,要根据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条件而定。

在写研究方法时,对其中主要的方法应重点说明。如采用行动研究法,要明确它的本质是“研究”,而“行动”只是入门的向导,入门后必须突出研究。同时要说明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达到什么目的等都得说清楚。

七、研究过程与措施

1.为什么要写研究过程

凡科学研究必须满足三个主要条件:即研究目标(包括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也概莫能外。如果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指向,没有研究的实施过程,没有得当的研究方法,也就不是科学研究了,其成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这部分一定要写,而且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安排,因为它与第五、第六部分构成了课题研究方案的核心部分和核心内容。

2.研究过程要写实

不少课题以几个阶段替代研究过程,如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等,这样分为阶段研究是可以的,问题在于有些课题的每个阶段空洞无物,特别是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时间长(一般在三年左右),在这个时间段,要研究什么内容?如何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等?都未讲清楚。因此,在作方案时,对研究过程的实施阶段,要周密规划,可将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策略进行分解,逐项逐项地安排在研究过程之中。研究内容较多的课题,还可以设计年度研究计划。

3.研究措施要具体

在写研究措施时要十分具体,如骨干培训、听课评课、反思小结、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经验交流等等,根据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将措施、方法、行动有机结合。还要特别强调,每项活动应突出研究,不要在行动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在研究、反思、提炼上马马虎虎、空空洞洞。

八、预期成果

写预期研究成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打算形成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用何种方式呈现等。一般地说,应用性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种:一是理论性成果,包括教育专著、教育论文等;二是研究性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教学模式、策略、校本课程、课件等;三是实际效果或成效,是指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教师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研究的预期成果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而定,但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应有设想。

参考文献”不作为一个部分,但在方案后面要说明。在研究过程中,要参考哪些著作或论文,或研究人员特别是主持人,要读哪几本理论著作或哪几篇理论文章。对著作和论文出版或刊登时间、出版单位、作者姓名等应加以注明。



典型案例


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动因

1、问题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形成灵活的课程实施机制。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来组织教学单元,它将单元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扩展,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迎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单元话题的引领,兼顾听说读写等基本内容,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每个单元中的课文、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具有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孤立的处理单元中的教学内容。纵观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有创新价值。

2、研究现状

当前,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个热门的教育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单元整组教学实践策略。山东德州跃华学校的李怀源团队从“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将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实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理论渗透和覆盖了文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如文本意义、文学阅读、文学写作、文学修辞、文本与批评关系问题等等。在国内,将互文性文本引进阅读教学课堂,典型代表有浙江的王崧舟、郭初阳、干国祥,湖北的王朗,深圳的程少堂等,他们的实践为现代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思路。但是,对互文性教学,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互文性教学进行系统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还为数不多,而将互文性理论渗入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如作文教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则更加少见然而用互文性眼光对单元内容进行思考、梳理和整合来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还无人涉足。

3、研究价值

本课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归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将师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引进课堂,构建互文性整体教学新单元和教学流程群,解决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文本与课外阅读文本相互割裂的状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建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合理的教学融合形式。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联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一个成分或一个环节,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联系观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互文性理论的文本观: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与其它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文本时可以参照其它文本。我们也可以由此联想,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与其它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理解某个知识点可以参照学习其它知识点的方法与过程。

3、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本课题中通过互文本进行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三、课题界定

1互文性“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彼此牵连的现象。关联性是互文性的最显著特征,具有关联性的多个文本、事物、现象都可以用互文性理解和阐释。

2、互文本:指与原文本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背景、修辞等方面具有相近性或相关性的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如文学作品、文学评论、背景资料、新闻报道、趣闻轶事、风土人情、民间掌故、影视片断、美术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师生撰写的文稿等。

3、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是从教材整体出发,以单元系统为考察对象,运用互文性的思想与方法,把游离于不同文本中相同、相似、相反的碎片式知识串联起来,并引入互文本,将到互文本与原文本融为一体,形成互文性教学新单元,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建构知识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它既关注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共同性,又能注意到各自的特殊性,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多篇课文的理解,能极大地提高整个单元的教学效率。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互文本选材标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互文本选材重点,将课文与互文本进行有机融合,编制互文性整体教学新单元,为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提供物质基础。

2)构建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六种课型及教学流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规范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

3)通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学校成为文化地带,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新教材互文性特点的研究。

现行小学语文新教材(2016人教版)以“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为线索组织单元,打破了传统教材以文体或以主题组织单元的编写体例,还安排了助读材料,很明显,这样的编排具有明显的互文性色彩。对语文新教材的互文性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索,建立起教材的内部联系,可以为语文教学开启一条新的思路。

2)小学语文互文性教学单元的编制研究。

用互文性的眼光审视、解读语文教材,以教学单元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为基点,将互文本引入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和融通,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互文性教学单元。

3)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流程群的研究。

以教材主题单元为基点,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着力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落脚点。精心研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对主题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设计,探索“导读课”、“集中识字课”、“粗读课”、“精读课”、“品鉴课”、“整理课”六种课型,建构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群。

4)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对策的研究。

将理论学习与现状分析结合,进行总结、提炼,进行整体课堂教学策略预设。按照预设策略反复进行课堂实践、课例研究,修改完善预设方法,对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对策进行探索。①开发互文本的途径和方法。②如何科学地设置互文引入点。③探索互文本的引入时机。④探索互文本的引入方式。

5)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原则的研究。

在实践中采用多种策略观测课堂、老师、学生的变化,运用相关理论对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原则。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充分掌握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同时围绕教学主题查阅与之相关的实体文本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确保互文本的科学性。

行动研究法:将互文本进行精心筛选,合理地组合后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反思、比较、总结中,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探索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3——2016.12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任务和要求。查阅相关教育文献,审视、分析变革思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修改研究方案并组织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7.1——2019.3

开展实践研究。以读书、个人尝试、说课、研究课、赛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每月开展一次小型活动,每期开展一次大型活动,并系统记录、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3、总结阶段2019.4—2019.10

自测讨论,对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平时积累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材料准备,提出申请,聘请专家结题,并做好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七、预期成果

1、理论性成果

小学语文新教材互文性特点的论文。

小学语文互文性教学新单元编制的论文。

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流程的论文。

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的论文。

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原则的论文。

2、研究性成果

研究报告。

新编制的互文性教学单元集。

教学设计精选集。

教学片断精选集。

课件精选集。

3、应用效果

1、学生语文素养显著提升,人文底蕴、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体现为学生成长案例(各类竞赛成果;发表的习作;生活、学习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实例集;学习成长记录册等)。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案例说明。


参考文献(略)


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课题组


第二讲  课题研究过程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在总结“十二五”课题研究经验中,就如何夯实研究过程提高研究质量的问题,在岳阳、长沙,特教专业委员会听取了部分校长和研究者的意见。大家认为,抓实课题研究过程,提高研究质量,无疑是课题研究的重点。由于学会立项课题起点低、新手多等实际情况,如何保障科学研究的品质,这是一条区别底线。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而不是教学研究。创新研究和个性研究又是反映研究能否有特色和科研成果是否有高品位的问题。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中,课题的科学研究品格、课题的创新研究、课题的个性研究是几个难点,又是研究中的短板,在“十三五”应有所突破。对这些问题如何破解?下面与研究者共同探讨,重点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课题的科学研究品格

教育课题研究原本属于科学研究,为何还要强调科学研究品格呢?这是因为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课题中每届总有部分课题未达到科学研究起码的标准。有的研究目标不明确、有的方法不妥当、有的过程不清晰等,这些课题都难以形成科研成果,我们称之为不成功或不合格的研究。在立项课题中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十五”期间有46%,“十一五”有32%,“十二五”未全面评估,对岳阳、长沙140多个课题分析,不合格的仍占20%。这不仅降低了科学研究品格,而且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整体效益,如何破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采用研究过程优化策略

老师们都很熟悉教学过程优化策略,我们不妨参照这一思路,采用研究过程因素优化办法,来保障课题的科学研究品格。

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和采用科学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可将这一定理分解成几个要素,如:①理论指导要素——②手段要素(方法)——③对象要素(研究目标和内容)——④行动要素(研究活动)——⑤成果应用要素(形成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可采用相应措施首先将各个要素进行优化,这叫单因素优化。在此基础上,再采取相应措施,重点突出科学方法运用等,使研究流程结构得到优化,使课题得到整体优化,从而保障课题研究的科学品质。

这种因素优化策略,应成为一种常规,不仅研究者将其作为抓实课题研究过程的参考依据,而且也应作为管理者和专家在检查诊断评价中的参考。这是一种保底的策略,可使之成为常态。

2.清晰科研与教研关系

由于受教学研究定势思维的影响,不少第一次做课题的老师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关系呈模糊状态,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成教研计划;将研究过程变成教研活动,将研究报告写成教学经验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科研和教研进行一些分析。

其一:两者产生的背景:我省的教研制度是1956年开始建立的,主要是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60年来,它已成为一种教研常规,在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省的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其中有80%以上的课题是研究教学的。25年来,它在研究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推进教改、提升办学品位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二,两者的区别:一是从研究范围看,前者广,在中小学校中,包括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后者窄,仅限于教学研究。二是从研究过程看,前者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突出研究过程;后者实施教学研究计划,重点是教材和教法研究,突出教研活动。三是从研究深度看,前者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后者只要求回答应该这么做。四是从研究成果的品位看,前者要求形成科研成果,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后者只要求总结教学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五是从思维方式看,前者要求运用发散性、构建性、创造性思维;后者只要求运用接受性思维方式,接受教学大纲(现为课程标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其三,两者的联系: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研的延伸和发展;教研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作为科研的课题;科研成果一般又要依靠教研推广,使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其四,两者共存:清晰科研和教研关系是为了避免将两者混为一团,或用教研替代科研。这两种制度在一校可以并存,但应各立门户,界线分明。可在学校教导处指导下,由学科教研组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如集体备课,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法,开展说课、授课、评课等。应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由课题组实施课题的科学研究任务。这样,既保留了教研方式,又保持了科研品质,两翼齐飞,使学校真正成为科研和教研的前沿阵地。

3.用好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这是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它是将研究目标转化为研究成果的杆和桥梁。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这里重点分析一下行动研究法,因为80%以上的课题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上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师采用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常用的实验研究法,开展教改实验。如师大附中的整体改革实验,长沙市一中的课程改革实验(初中语、数自编教材,英语采用香港原版教材),小学语文的注提实验(注音认字·提前读写),小学算术的三算结合(笔、心、口算)实验等,这些实验都收到了好的成效。但是这种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及技术中小学教师难以掌握,在90年代开始课题研究就引进了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比实验研究法容易掌握,很受中小学教师欢迎,但也容易产生随意性,忽视研究,注重行动,或将行动替代研究。因此,研究者要深刻理解行动研究的本义:在研究思想指导下开展实践行动,在实践行动中开展研究,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两者有机结合,核心是科学研究。对行动研究也可理解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或认识规律。

根据一些学校运用行动研究法的实践经验,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分解研究方案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使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化。二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行动和研究两者的整合,做到既有实践行动的方式,又有科学研究的内容,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对每个实践活动进行反思、研究,并用文字、图表或音像等形式,将反思或认识及采用的方法呈现出来,把行为改进的效果彰显出来,成为研究的个案或“零部件”。研究者别小看这些个案或“零部件”,因为这些都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四是在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或课题研究总结中,用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便成为了一条或几条美丽的项链,这就是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科研成果。行动研究法,只要深刻地理解它,正确地运用它,它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4.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初中)以方田根为首的16名生物教师,承担了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和实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于20119月启动研究,20162月结题。本课题的特点是研究过程抓得很实,采取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项项落到了实处。在近五年的研究过程中,开展了各种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和学生校外实习活动共126次(平均每年25次),可贵的是每项研究活动有计划、有研究、有反思、有记录、有小结。因为研究过程抓得扎实,所以产出的研究成果品位高。①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40多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7篇,获省以上奖励的37篇。②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教师培训教材共527本。③上公开课或展示课70多堂。④在参加省内外教学竞赛中,获省以上一、二等奖的10人次。⑤新闻媒体报导10多次,网络报导或转载100多次。⑥5年来的生物中考成绩无论是平均分、合格率还是优秀率均在长沙市领先。

二、课题的创新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项研究教育如何创新的活动,前面说了,因为它从研究教育现象入手,探究教育现象的本质,揭示教育规律,形成创新成果,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因此,课题研究过程,应是一个创新研究的过程。虽然开展创新研究有一定难度,每个课题的研究者都要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创新研究,要攻坚克难。

1.破除创新神秘感

根据《词源》对“创造”一词的解释,“创”即破除或开创,“造”即构造或成为。创新与创造义相近。从广义上看,创新或创造就是开创新的事物,不仅包括创造发明,也包括对旧事物的改革、改造、改装等。凡是将旧事物改变为新事物的作为,都应视为创新或创造。从这种含义上讲,我们中小学,人人是创新之才,处处是创新之地,事事有创新之源。只要每个研究者将课题中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创新研究就会别开生面。

2.明确创新点

我们对研究目标中有创意的构想称为创新点,这也是研究目标和内容的聚焦点和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创新点可从教育、教学、管理的传统弊端中去找,如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中,必然会涉及到传统教学模式,包括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凯洛夫的五个教学环节等。其中要分析传统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在其弊端中存在的对学生的主动性发挥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问题、师生互动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也可从常规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中去找。还可从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中去找。要强调的是创新点一定要写进研究方案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之中,如果太抽象的,应进行分解,使之具体,便于操作。

3.抓实创新研究过程

对创新研究的理论指导、创新研究的方法选择、采取创新研究措施、开展创新研究的实践活动,对创新的研究、反思、提炼、小结等,都要一项一项地抓得扎扎实实,记录得清清楚楚。

4.总结创新研究成果

将研究过程中开展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和反思、个案材料,再集中分类,进行研究、提炼和总结,从而形成课题研究的创新成果,包括著作、论文、研究报告、成效等。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中,涌现了不少创新研究抓得好的课题,形成了不少创新研究成果。如汩罗市一中承担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评价研究》课题,创新研究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工作扎实、成果丰硕。在教育评价技术上继承和发展了汩罗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创新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明确。针对现行中学技术课程评价的弊端,他们提出了“通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技术课程评价”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题研究目标。并以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教与学评价策略等为主要研究内容。

其二,研究过程抓得扎实。如用创造思维和构建思维作指导,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和不同类型的个案研究,对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和实施了评价方案及细则,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等,使原定的研究内容,逐项地落到了实处。

其三,形成了一批创新研究成果。①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调研报告、教学经验等共60多篇,其中14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40多篇获省市级奖励。②制订了高中一、二年级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教学的两套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使用的效果较好。③形成了多个专题研究报告和个案。④促进了学校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参加与技术课程有关的多种竞赛中,有200多人次获奖。⑤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经验在汩罗市高中教学中推广,并被河北省刑台市临城中学运用。

三、课题的个性研究

1.对个性研究应有紧迫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教育的个性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办学上,不满足同质化的办学模式,而要追求办学特色;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不满足能胜任教学,而要追求教育教学的个性化风格;在学生发展上,不满足全面发展,而要追求健康的个性发展。教育科研对这些问题不能回避,而要直面回答。

2.明确共性与个性关系

事物总是包含着共性和个性的,如每个人要吃饭,补充营养和维持生命是共性,而讲究色香味和品种是个性。每个人要穿衣,保护身体是共性,而讲究样式和档次是个性。个性建立在共性基础之上,共性又寓于个性之中。一个城市是这样、一个社区是这样、一所学校是这样,做教育科研课题也是这样。不仅要研究教育的一般共性元素,而且重点要研究形成各自特征的个性元素。研究共性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个性特征,所以要在突出研究个性上下功夫。例如:对学校文化的研究。学校文化是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比较稳定的被全校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精神食粮。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等,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的共性都要研究。但研究的重点应是在研究学校这些文化共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形成学校文化的个性特征,从而形成学校文化的特色。

3.在研究方法上应多采用分析法。

分析法,它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方法。要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对事物个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包括纵向动态分析、横向比较分析、相关要素的综合分析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等。

湘西州保靖民族中学(高中),承担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体艺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方案规范,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特别是对共性和个性研究很有成效。

他们将研究工作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其一,共性研究:对高中音、体、美课程,对如何按有关文件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堂课进行研究。其二,个性研究:对当地民族文化如何溶于本校体艺教学的研究。一是对当地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本校教学需要进行取舍研究。二是按音、体、美学科,将民族文化相应地进行分类研究。三是对民族文化分类内容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结合、组合、整合研究。四是对各科教法、学法和实践活动进行研究。

该课题通过4年多时间的研究,已形成了以下几项研究成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对体艺课学习的爱好和兴趣,高三学生也自觉地要求上音、体、美课程,从而增加了这类课程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创办了图文并茂的民族文化展览馆。三是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保靖——可爱的家乡(25万字)。四是编辑了学科教学案例集(音像制品)。五是体艺教学特色带动了本校其它学科的教学改革。六是推进了本校和兄弟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县教育局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向全县各中学推广。



第三讲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课题研究报告的标题,也就是研究报告的题目,必须明确地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要简练、具体、醒目。可用课题的名称作为研究报告的标题,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不用新闻标题,不用文学标题,也不用副标题。总之,标题要朴实,课题研究什么内容,研究报告就用什么标题,切忌华而不实。

关于摘要是指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摘要。这是研究报告的提示,不作为研究报告的一个部分。内容摘要,应用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地说明研究报告的重要观点和重要内容,简要地说明研究什么问题,研究的意义,采用什么方法,通过研究形成了哪些成果等。内容摘要应准确精练、简短,三、五百字即可。在内容摘要后面再写几个关键词。

关于课题研究报告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项串连式,将研究报告的每个单项内容,像串连电路那样串连起来,形成研究报告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这种形式的研究报告易写,从头至尾,层次分明,但难以突出重点。二是分块综合式,将研究报告分为几块,每块综合几项内容,如研究过程的内容综合、各类成果综合、研究结论及分拆综合等。这种形式的研究报告在写作上稍有难度,但重点突出,逻辑结构显得严谨。下面将第二种方式的写法分几块说明。

一、如何写研究概述

所谓研究概述,是指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概要综述。

1、写研究概述的目的

课题研究概述,是研究报告首要部分。写这个部分的目的:一是要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和分析,对课题研究的情况全面、系统、客观的陈述。二是说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三是将原课题研究方案中的许多内容浓缩成一个部分,可以节省研究报告的篇幅,使研究报告的其它部分可以写得更充分。

2、研究概述的主要内容

研究概述的主要内容一般是研究方案中设计的那些内容,包括研究动因(背景、问题提出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或策略、研究步骤与措施等。如果这部分的内容太多,也可以写成两个部分,将研究动因作为一个部分,为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也可将研究过程作为一个部分,为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研究概述采用哪种结构,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定。

3、研究概述的写法

写研究概述,应采用叙述加说明的表现手法。这里要特别注意,可将原研究方案的内容进行精简、浓缩、综合。有的在写研究概述时采取偷懒的办法,将研究方案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这就不是概括地综述,而造成研究报告中的“概述”与附件中的“原方案”完全重复,失去了写“概述”的意义。写研究概述时,也可以对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元分析。所谓元分析,是针对研究方案中提出来的主要问题或实施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客观的再认识,再分析或点评。如对本课题研究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进行分析。其分析应简明精练、点到为止,不要长篇大论地做文章。这种元分析是为了使研究方案或研究计划通过研究实践更加完善,或介绍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也为写研究成果及分析部分作些铺垫。研究概述这个部分的篇幅,不要超过研究报告总篇幅的三分之一。

二、如何写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提炼和表述是研究报告中一个核心部分,写这个部分的目的是要全面展示几年来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或成效,并为科研成果的定位以及转化为应用提供依据和文本。

在总结和提练科研成果时,要清晰地对所形成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关于教育科研成果的类型或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目前,用得最为普遍的大致有三种。

第一类,按照成果表述的形态进行分类,将教育科研成果分为文字形态和实物形态两种。文字形态的科研成果包括教育专著、教育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观察研究报告等。还有评论、述评、综述等也算这种成果。实物形态的教育科研成果包括音像制品、电教器材以及教具、实验器具等。

第二类,按照教育科研成果与作者关系的远近为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有一次文献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专著、教育论文等);二次文献成果(包括文献、资料等);三次文献成果(包括综述、评述、书评、年鉴、进展报告等)。

第三类,按照成果的应用价值为标准进行分类。凡在教育研究或实验中形成的有应用价值的成果都是教育科研成果。这种分类包括的内容广一些,将在研究中直接推进实际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样是研究成果。

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都是应用研究性质的并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的课题,可参照第三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将研究成果分类三种。

第一种,理论性成果。包括著作、论文等。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形成专著的少,主要的理论性成果是论文。有的论文虽然不一定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它是属于这个范畴内的,也应该算理论性成果。在总结这项成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论文的内容应与课题研究内容有直接关系;其二,是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论文;其三,论文写作时间应在课题研究时间之内;其四,要有几篇质量较高的或公开发表的或获奖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可以这样表述: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共计多少篇,其中获得各级奖励的分别有多少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刊名,第几期、论文题目等)。再将1—3篇论文的主要观点予以说明,并注明主要论文见附件几。

第二种,研究性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含子课题研究报告、过程中的调查研究报告和中期的总结报告等)、教学模式、策略、校本课程(教材)、音像材料等。在总结这些成果时,每个课题要总结一项或几项主要成果,切忌面面诸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第三种,在边研究边应用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和促进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可放在这里作为成果,也可放在结论中作效果)。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竞赛中获奖、管理上形成的制度等。写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时要特别注意,与研究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才能写进去,不要把课题研究当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最好用定性和定量的材料说明,千万不要用什么“名列前茅”、“第一流”、“填补空白”等不实之词。研究成果这部分的篇幅,至少应占研究报告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三、如何写研究结论及分析

结论及分析,也就是对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及社会反响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分析,是研究报告中最难写而又必须写并反映研究水平的一个部分。在撰写这部分时,要突出理性分析,显现出研究水平的档次和研究成果的品位。结论及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研究结论及分析

研究结论,是对研究目标的达成度作出明确的判断和分析。也就是说原定的研究目标是否达成,研究任务是否完成,也就是给研究工作打个句号。研究结论是对研究中所取得的资料、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作出的,而不是对研究工作的简单重复。如何将“结论”写实而又不与前面的内容相重复呢?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有课题无问题,有问题无结果,有结果无价值分析。如该课题研究是围绕什么主要问题展开的,通过研究产生了哪些带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对解决某个问题提供了哪些帮助,与同类课题研究比较,有何创新之处等。同时,要将答案建立在对一手材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通过科学推断,对研究工作做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2、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及分析

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进行判断和分析。包括著作、代表性的论文,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模式、策略、机制等,要分析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地位和应用及创新价值。如对教学模式的分析,教学模式即范式,它是连接理念和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在分析中要说明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其结构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通过运用是否有效等。只有将成果分析清楚了,在运用这个成果时才知道如何操作,心理才踏实。

3、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及分析

科研成果能产生社会反响或社会效益,这是应用性教育科研的一大特征,在研究报告中应认真地进行总结和说明。如著作的出版发行量、论文被报刊登载或评奖,成果被媒体宣传、校本课程(教材)使用效果、成果在会议上推介等。有的成果还被行政部门采用并转化成了政府行为,这也是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应用,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总结和分析。总结成果的社会反响时应特别注意,是指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不要将所有学校工作的社会反响都放进来。这样,失去了成果社会效应的真实性。

写结果及分析还应注意:一是要与方案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对应。二是对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报告,其研究成果、成果的社会反响、研究的结论难以分开写,也可以将三个方面合并,写成“成果与分析”一个部分。三是在写作方法上应采用评述式或点评式。

4、问题讨论及分析

问题讨论的内容是指在研究中碰到的又未作结论的问题,或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或在研究中带有学术性的问题。问题讨论可放在这里写,也可以另外作为一块,应按讨论的问题多少而定。

写问题讨论的目的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中的有关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谈自己的认识,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增添研究报告的学术价值。

问题讨论,在写法上也无统一的格式,但要言简意赅,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有些内容单一的课题研究报告,问题讨论也可以不写,因为它不是研究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关于参考文献,是指引用公开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要予以注明。如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参考文献不要列得太多,选择几项主要的即可。

关于附件,是指研究报告涉及的某些研究过程或成果的原件,如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开题和结题论证意见、有代表性的论文、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音像制品等。也不必将所有资料都作为附件,应选择与研究报告有直接关系又必须加以补充说明的材料。如理论成果的附件,有著作一本或论文1-3篇代表作就行了,不求数量,只看质量。

关于研究报告的文风。写研究报告要端正文风,不要讲大话、唱高调、作表面文章,务必求真、求实、求是。不要“言必称希腊”,务必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观点。不要用学生腔、干部调、公文语言,务必讲通俗易懂的话、实实在在的话、有鲜明个性的话。总之,研究报告要有科学性、真实性、可操作性。



典型案例


初中历史“少教多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是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主要研究“少教多学”教学方法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着眼于“少教多学”,意在探索校本化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以及实践途径。课题组经过五年的努力,主要实践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构建了“三环六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了我校历史学科特色。同时,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及动因

1、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探索“以学为主、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如何在学生经过深度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互学和教师指导,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理性的认知,得到能力的锻炼,这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智慧,转变教学方式,善用教学手段,这也恰恰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2、符合我校“科研兴校”、大力倡导自能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校秉承“科研兴校”和“科研进课堂”的精神,于2010年提出“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其实质就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本学科开展这个课题研究,符合我校实际。

3、本课题领域现有不少研究,但尚需跟进。

目前全国课改实践中形成了“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等,而新加坡更是在全国大力推行“少教多学”,产生了一批“少教多学”的原型学校。以上模式都可为本课题的重要借鉴,但是系统地专门针对“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还几乎空白,尤其是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领域。

(二)理论依据

1、“少教多学”理论。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Amos Comenius1592—1670)在《大教学论》里批判当时学校的教育弊端,提出自己的教学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他的思想引导了教育界300多年孜孜不倦的苦苦探求,也是本课题的直接理论支持和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2、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构建的,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课题研究预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适当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中的运用,促使学生不断提取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

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理论。教育家的叶圣陶教育思想中的“双主”指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是对“双主”的最好注解。教的要务在于导学,学的要务在于自学;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的自动,学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能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育“双主”,“双主”教育,珠联璧合,同生共长。本课题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将始终遵循这个原则,并以此为奋斗目标。

4、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该理论将指导本课题研究的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对学情的分析和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改变学生课堂上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自能学习能力,养成自能学习习惯。

2)教师成长目标: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掌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构建新型高效学习课堂,并藉此提高科研能力。

3)研究成果目标:构建初中历史“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机制,尽量多地总结出初中历史“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资源。

2、研究内容

1)“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以及“少教多学”的理论基础,“少教多学”的内涵,“少教多学”的原则等。

2)剖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找出制约“少教多学”的具体因素。

3)初中历史“少教多学”的教学实施策略。具体分为课前十分钟教学策略,常规课堂教学策略,活动课教学策略,课外拓展组织策略。

4)探索建立“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包括评价的组织、评价的角度和内容、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反馈方式和反馈效果。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课堂为实践研究主阵地,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用文献研究法检索、收集、整理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教育文献,理清课题的理论依据,丰富课题的研究内涵,明确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亟待努力的方向,并从中借鉴前人的成果,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用行动研究法去将“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付诸课堂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和科研相结合,个性和共性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总结、反思和优化改进,并从中探索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成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用调查研究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形式,剖析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寻找制约“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构建这样的课堂模式的因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解决当前教学弊端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的研究。

4、用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位教师的教学做一个研究周期内的全程跟踪研究,重在有一个前后对比,从中分析检验使用“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成效,做到边教边改,尤其是通过一个个课堂的观摩研究,探寻构建“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有效方法。

(五)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113-201512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月至5月)

学习理论,搜集资料,明确研究方向。

进行研究方案设计、修订及论证,完成课题申报等工作。

确立课题组研究成员并初步明确分工。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为课题进入实施阶段做好铺垫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6月至20156月)

①“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研究。

调查分析影响和制约“少教多学”教学方法实施和构建“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因素。

实验“少教多学”教学方法并尝试构建相应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集体研讨,总结初步实践经验,明确下阶段研究内容和目标。

全面推行“少教多学”教学方法,制定三个年级的导学案,明确学生自能学习的具体措施,建立较为成熟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边研究边提炼总结,形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并定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7月至201512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按要求完成各项成果,整理课题成果集。总结经验、验证并推广实验经验,撰写相关论文。申请课题鉴定。

二、研究成果

本课题实施五年,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五年来,教师的教学方法明显改善,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实验的首届毕业生“低进高出”,中考告捷。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编写了三个年级6册课本计129个自能导学案,构建了“少教多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科特色。目前课题组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有三十余篇论文获奖,教师设计的少教多学课在省市级赛课中获奖8次,课题组在省市区级教学教研经验交流会上做经验交流6次,先后接待到学校听课评课交流十余批次,展示少教多学课型十多次,指导50余名学生在市区学科能力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一)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

课题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整合——以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例》,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常规课堂也精彩》、《从清末两次改革看中学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育视野中的无为与无不为》和《历史课本插图之失及其教学对策》发表于《湖南教育》,《初中历史自能学习策略初探——自能预习的实验》发表在《东方青年》。

在近几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主要获奖情况有:《“三环六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让科技文化史更有魅力》、《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建构“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获得一等奖,《略论“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获得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还撰写了《我校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以及一些探索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个案研究报告和教学设计,其中,教学设计《和同为一家》、《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分别发表在《新课程历史教学案》2014年第1期和第8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发表在2015年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名师说课》图书。

(二)编订了三个年级的导学案,形成了“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实践成果集

课题组编订了七至九年级全套导学案。它最大的特色就引导学生预习,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为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基础。1117班学生肖艺凌说“打开这本薄薄的导学案,我惊异不已。它循循善诱。似乎为你列出了最详细的过程,但它又处处留白,让你思想活跃,细细钻研。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它回答一点,剩下的留给你。那空白是那样神奇,吸引着我去与它较量一番。”1103班梅思婕总结了导学案的几个好处: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中的题目与课文重点内容相结合,能开拓思路,提高做笔记的水平等等。这一套经过3年使用完善的导学案,在2015年纳入全校的《自能导学》系列丛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了师生的应用和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欢迎,当前要求订购使用这套资料的学校越来越多。

(三)探索了多种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形成了学科特色

1、“我的课堂我做主”:现代教育已经形成共识,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体验参与和成功的喜悦。能促使学生去动手动脑,训练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活跃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达到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师生间的“教学相长”,生生间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良好效果。

2、“建知识网络”:历史学科学习对于那些感性思维欠缺,又懒于看书、记忆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是无趣无效甚至痛苦的事情。抓住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快地落实基本史实,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实践发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并教会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是实现这些目的的良好途径。因而,课题组在编制导学案时,每个课文的基础知识部分都尽量地以网络图表形式呈现。而在课堂教学中,则有意识地训练归纳和记忆知识点的方法,并逐步地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去模仿练习,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自能预习习惯。

3、“重史料分析”:历史的过去性、不可复制性,要求历史教学要重视第一手史料,教会学生史证意识和史论结合,对史料的分析又是初中学生不擅长的。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地引入历史图片或者文字史料,在“三环六步”课堂中打造了特色历史自能课堂模式:历史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读史料——提出课堂综合性问题——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支援分析方法——梳理展示——当堂检测。学生在这种历史课堂模式的训练下,掌握了历史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和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了阅读能力、质疑和释疑能力。

(四)构建了“三环六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矩形 79

直线 57师    制定导学案

直线 76

直线 58直线 77直线 78


学生直线 74直线 75   预习自学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习惯。

(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了学生学习习惯

课题选取我校20105个班级,300余名学生作追踪测试,在课题起步阶段20115月和本届学生毕业之前的20135月分别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中有9道关于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相同问题。单独统计这9道题的得分,后测的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分数,说明通过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课题组还在湖南师大附中进行了我校2010级毕业生的追测访谈,原博才2010级学生唐牧云说:“在博才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养成了预习、阅读、质疑的习惯,在上课时总能很好地更上老师的节奏,参与到小组合作,与同学一起解决难题,这些好习惯让我在高中学习中如鱼得水。”陈天歆说:“初中的历史课留给我很深的影响,老师非常注重交给我们学习方法,很多学习内容大胆地交给同学自己解决,这种做法使得我们能够自己学习新知识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去年毕业的1204班蔡虎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历史课总是有个自能预习,我觉得是我们学校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克服记课堂笔记的盲目性,还可以发展自学能力,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大有裨益”。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不断增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不管是在中考等测试上,还是在各级学生学科活动评比中,我校学生表现十分突出,比如在每一届的岳麓区“图说历史”演讲比赛中包揽前几名,在长沙市的中学生历史手抄报、仿古文物制作、课件制作等比赛中均有获得一等奖。

(六)提升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

我组教师平均年龄三十二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很高的科研热情及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本科课题研究,让教师全员参与其中,给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

课题组成员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次,在市级赛课中获得一等奖4次,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有三十余篇论文获奖。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先后5次在市区级教学研讨会上展示本课题课型,并介绍相关经验。先后接待到学校听课交流十余批次,展示少教多学课型十多次,指导50余名学生在市区学科能力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课题组成员还参与写作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教师新学校:用课堂观察和课例研修的校本研训造就》,以及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在行动——中小学老师校本研修指南》一书的写作。

三、问题讨论

1、导学案的使用及创新问题

导学案在全国实践了多年,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可供借鉴的地方很多,关键是结合本校特色去加以校本化。近年来,一些走在课改前列的学校对导学案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比如把导案和学案分开,优化学案内容环节等,而导学案的创造者杜郎口中学更是在2014年去年下旬宣布取消导学案。

导学案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是课改中的一大进步标志,但是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一些老师把导学案演变成了练习卷,学生的学习几乎就是课前“做习题”,课中交流“做题结果”,课后“再做习题”进行巩固,以及预习下一个“导学案”上的习题。这样的学习已经演变为“习题循环”。还有一些“导学案”内容与教科书、同步练习册上的内容雷同,学生不仅要做导学案上的内容,而且还要做同步练习册以及其他教辅书上的内容,负担更加重了。另外,我们发现在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来实施导学案时,有时候小组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小组虽然是在合作学习,但是小组成员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不足。

课题组认为,导学案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情,吸引学生参与设计。而且导学案使用也不一定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并不是每个学科都要使用导学案。

2、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问题

不单改内容、形式,还得改评价机制,并及时进行反馈,再改进。课题组对“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但在反馈机制的建立上用力不足,尤其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一个教案(一种教学模式)使用多遍与教师的激情保持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曾做过一项教师工作量的调查,其分析表明,一周任课数目超过二十节,教师的情绪、情感衰竭和对人的负面反应都会递增。如果一项同样的工作重复多遍,也会产生这样的反应。

我校历史学科教学现状是每个肄业年级老师执教8个班,一个教案或者一种教学模式就要使用8遍,虽然说教师会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进行教学调节,但是明显地会常常碰到前几遍情绪饱满,后几遍激情消退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持教师的激情,能够让“少教多学”模式课堂保持活力、常教常新呢?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略)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少教多学”课题组



第四讲  课题研究的管理


根据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的特点,其管理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规划办)对科研课题的管理模式,应采用层次性、契约性、全程性、简便性和灵活、节约、高效的管理方式。

一、课题研究的三级管理

省教育学会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2011]16号),规定了省教育学会的立项课题实行省、市州、县市区三级管理,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1、省教育学会管理职责

1)编制《湖南省教育学会关于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参考范围》(课题选题指南)。

2)组织专家对市(州)教育学会和省属专业委员会推荐申报的课题进行立项评审。

3)举办课题主持人培训班。

4)对省教育学会立项的重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指导,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对研究成果进行结题鉴定,建立课题管理电子档案。

5)组织对全省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中期抽查,通报检查工作情况,提出改进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注销尚未实际启动研究工作的立项课题。

6)接受各市(州)教育学会和省属专业委员会滚动申报的课题立项。

7)负责重点课题的开题和结题论证以及一般课题审定及所有课题的结题证书发放。

8)对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成果组织评奖,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推广。

2、市(州)教育学会和省属专业委员会管理职责

1)组织指导辖区内或本专业委员会的课题申报,对申报的课题材料进行初审和筛选。

2)对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组织专家进行指导或组织对课题主持人培训。

3)负责立项课题的中期检查评估,撰写检查评估报告,上报省教育学会。

4)负责立项课题成果的评审鉴定,向省教育学会报送结题材料。

5)对省教育学会评选的优秀课题成果,从本地或本专业委员会的实际出发组织应用和推广。

6)负责辖区内或本专业委员会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的全程管理,建立课题管理电子档案。

3、县(市、区)教育学会管理职责

1)组织和指导辖区内的课题申报,对上报市(州)教育学会和省属专业委员会的课题材料进行初审和筛选。

2)对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辖区内的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进行指导。

3)组织辖区内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的阶段性检查评估(不少于两次),撰写检查评估报告,上报市(州)教育学会。

4)参与辖区内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组织建立课题管理电子档案,协调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研究过程是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是形成科研成果的基础,是时间最长和投入最多的一个阶段。对待研究过程一要十分重视,二要精心策划,三要狠抓落实。为此,省教育学会颁发了《关于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意见》(湘教学会[2011]17号)。下面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人员培训

回顾多年来的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我们有一条基本经验,要保障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关键在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能力、研究水平,为此,必须把研究人员培训放在管理工作首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主持人或研究者至少要进行三次培训。一是开题前培训。主要内容是组织课题主持人学习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做课题的基本技能、方法,点评课题研究方案中的问题,重点讲解如何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二是课题研究中期培训,主要内容是组织课题研究主持人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如何抓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如何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并组织经验交流,点评研究中的问题。三是课题研究结题前培训,主要内容是组织课题主持人深入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掌握总结、提炼教育科研成果的技能和方法,重点讲解如何写好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培训,是由省里集中培训还是市州分别培训?由省、市学会协商确定。

除了以上三次培训外,各市州、省属有关专业委员会和县市区学会以及课题研究的承担学校,应利用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论证等机会,采取学习理论、专家讲座、交流经验等形式,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要将研究人员的培训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开题论证

课题研究开题论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审定课题研究方向是否正确?理论依据是否坚实?研究目标和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方法是否恰当?措施是否有力等。总之,要审查课题研究方案或计划是否规范。切忌开题论证只求形式、走过场。

以往的课题研究开题论证,每个课题采用召开专家论证会或通讯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方式,很难适应学会立项课题多种层次的需要。

从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可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一是对研究难度较大或比较大的课题,仍可采取一个课题召开一次专家论证会或通讯的形式进行论证。二是对研究难度不大的课题,可采取几个或十几个课题开一次专家论证会的方式进行。三是对乡镇中小学承担的课题,有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课题承担学校比较边远,经费又很困难,课题主管学会可指派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审查,采用批准的方式进行开题论证。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开题论证,由课题研究主管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中期检查

经验证明,对课题研究过程特别是课题研究中期的检查评估,是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保障,各级学会要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

在检查评估中,要坚持课题研究的主体性原则,尊重研究单位和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检查要以自查作为基础。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题立项后是否及时启动了研究工作?二是对立项审查和开题论证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进行了修改?三是研究措施是否具体、有力?四是有何阶段性成果和经验等。检查评估要以肯定成绩为主,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分析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对策为主。

一般课题主要由市州和县市区教育学会进行检查评估,省教育学会进行抽查,或派人去课题研究单位进行检查和指导,或利用省教育学会电子信箱随时了解研究情况。重点课题以省教育学会为主,市州、县市区学会协同进行检查评估。在中期检查评估中,课题主管学会对研究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主持人应及时进行表彰或奖励。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下列变更情况之一者,课题主持人须用书面形式向课题主管单位报告,同时报省教育学会备案:一是变更课题负责人或课题主持单位;二是变更课题名称;三是变更课题完成时间;四是中止或撤消课题立项;五是变更联系人、通讯地址、电话等。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省教育学会撤消其课题立项:一是违反国家法律或有关政策规定;二是有剽窃或弄虚作假行为,借课题研究之备,谋取不当利益;三是立项后6个月内未启动研究工作。

4、结题论证

课题结题论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检查原定的研究目标是否达到?研究任务是否完成?研究成果是否实在?研究结论是否恰当?分析是否到位?研究报告以及佐证材料是否规范等。

按照以往的作法,在课题结题时,每个课题需要聘请三名以上的专家,采取会议或通讯方式进行结题论证,这种单一的结题论证方式,很难适应学会课题研究多层次的需要。

根据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结题论证。一是对研究难度比较大,或对研究成果的理论含量和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课题,仍可采取专家开会或通讯的方式对某个课题进行结题论证;二是对研究难度不大的课题,可以采取几个或十几个课题召开一次专家论证会的方式进行结题论证;三是对乡镇中小学承担的课题,有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课题承担学校比较边远,经费又很困难,也可由课题主管学会指定专家审查研究报告,并采用批准结题的方式结题;四是省管重点课题,由省教育学会采取相适应的方式进行结题,颁发结题证书。一般课题由市(州)选择适当方式进行结题,并将结题鉴定表(1份)呈报省教育学会审查批准结题,并颁发结题证书。

5、成果评奖

课题研究结束后,由省教育学会组织评奖。对在省教育学会立项并已结题的课题研究成果,根据申报材料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定。对课题研究取得的理论性成果、研究性成果和促进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提高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和规范性等标准,评定等第,进行表彰和奖励。

6、成果推广

一个课题研究的周期要花几年时间,形成科研成果很不容易。如果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生产力”,说明这个课题研究尚未达到最终目的,这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浪费。因此,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务必十分重视。

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应包括两个时间段,一是课题研究期间的边研究、边出成果、边应用,这是应用性教育科研必须发挥的一大功能。二是课题结题后,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研究的延伸,或成果转化应用的再研究,应属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推广科研成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媒体宣传、会议推介、参访观摩、发文(件)推荐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首先是研究单位要高度重视,对本单位在课题研究中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应作出周密计划,认真地进行推广和应用,做到教育科研墙内开花先在墙内香,再在墙外香。二是各级教育学会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和选择恰当方式,对所管课题的研究成果认真地进行推广。三是对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应及时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建议采用政府行为予以推广。

各级教育学会和课题研究承担学校,只有高度重视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并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置于课题研究的过程之中,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呈现出万紫千红、群星灿烂、硕果累累的局面。

三、课题研究的校本管理

课题研究的校本管理,也可理解为对以学校为本位的科学研究进行管理。校本科研及管理,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兴起的一种科研方式,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一个平台,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大创举。

1、立项课题应纳入校本科研管理

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课题与在教育行政科研规划部门立项的课题不同,它除了在省、市、县教育学会管理外,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就是校本管理,因为这是学会课题管理的基础。对这种认识有以下几点理由作为支撑:一是从课题研究的性质看,前面已讲过省教育学会的立项课题基本上是应用性的微观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这种应用研究必须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践相结合,而课题的校本管理乃是这种结合的保障。二是从课题研究主体看,课题主持人和研究者,除了极少数课题由教研员主持和研究外,95%的主持人和研究者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课题研究只有实施校本管理,他们才能名正言训地组织研究队伍。三是从课题研究的经费看,批准课题立项单位无分文资助,研究经费全靠学校自筹,课题研究只有实施校本管理,研究费用才能在教师培训和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四是从研究成果的推广看,只有实施校本管理,才能加大成果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五是从省教育学会15年来组织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看,凡是得到学校重视并纳入校本科研管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有声有色,研究成果很有品位,否则课题研究困难重重,甚至半途而废。综上所述,加强校本管理,是对省教育学会课题进行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校对课题研究的管理职能

1)对申报的课题把关。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作为主持人,他们是代表学校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在课题申报前要组织力量进行初步论证,如课题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符合立项要求?学校是否有能力进行研究等。

2)课题立项后,学校在课题主管学会的指导下,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如研究方案是否规范?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研究措施是有力等。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要将课题研究的主要活动纳入学校工作安排解决课题研究的条件问题,并对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进行考勤考绩。

4)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学校要与有关课题主管学会商量,组织专家对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结题论证。

5)对课题研究成果,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织推广应用。

3、充分发挥校本科研的多种功能

校本科研课题的经费要自筹,人员为兼职,时间靠业余,研究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它的潜在优势也很多,如研究者都是一线教师,积极性很高,有实践经验,校本课题集应用性、微观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将这些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关键在于利用校本管理这个杠杆,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多种功能:一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功能,包括成果的形成和推广应用。二是课题研究的引导功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三是课题研究的推进功能,推进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四是课题研究的辐射功能,一人或一组(教研组)搞科研,对全校产生正效应。



经验一

湖南省教育学会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报告

湖南省教育学会 刘先捍


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做课题,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本位,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省教育学会组织这项工作是从“十五”期间开始的。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计划交替之际,我们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动因、措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此报告。

一、为什么要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

对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在认识上有种种误区:一是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背景看,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中小学应用研究更是如此。二是狭隘的传统科研观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教授和专职科研人员的事,中小学教师只要抓好教研、提供科研素材、推广科研成果就行了。三是也有人质疑,省里有教育厅教育科研规划办组织课题研究,省教育学会有没有必要再组织?

针对这些认识,省教育学会在决策中做了大量工作,召开了市(州)学会秘书长和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多方面听取了意见,最后达成了以下三点共识,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1、这是教育学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省教育学会有多种职能,其中组织开展中小学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是一项重要职能,课题研究是在中小学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教育学会应发挥线长面广、人才众多、专家云集的优势,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课题研究,取得科研成果,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同时,也以此作为联系广大教师的平台和纽带,提高学会自身的知名度、公信度和影响力。

不少中小学校长还认为,省里虽然有教育规划办组织课题研究,但它面向高、普、职、成四大教,为了提高省级科研水平和课题研究质量,课题研究的准入门槛比较高,中小学教师申请规划课题的立项比例很小。教育学会组织中小学课题,既能作为规划课题的补充,又能满足中小学的要求,这是势在必行,一举两得的举措。

2、这是深化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理念,如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目的观;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一体的教学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观等。这些理念要转变为课改行动,有许多问题需要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这就萌生了校本科研,从而使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阵地,也成为了教育科研阵地,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成为了校本科研的主体。所以,中小学教师做课题,不是个人意愿所为,而是教改大潮将学校和教师推向了教育科研的前沿,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必然要求。

3、这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大举措

中小学教师主要的专业素质或专业能力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或教书能力;二是教育或育人能力;三是教育科研或课题研究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过去呈隐性状态,不被人们所重视,现在认识到,它不仅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提升教书和育人能力的科学品格有积极作用。而这种能力的提高,不是在大学进进修或拿个文凭就能奏效的,必须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才能实现。

二、怎样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

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小学课题研究,是自筹的校本科研性质,也就是学校自己投入,自主研究,研究成果首先自己应用,再在校际之间推广。教育学会在课题研究中,应是组织者,辅导者,是学校和教师的良师益友。从这种角色和地位出发,多年来学会在组织课题研究中采取了几项措施,帮助解决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对课题研究的要求和定位如何切合实际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课题研究虽然也是为了教好书和育好人,但当前只能是业余进行。研究者大多数又是第一次做课题研究,缺乏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储备。因此,对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整体要求不能过高,否则会将其拒之门外;但也不能过低,过低了会达不到科研的基本水准。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学会提出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方针。

上述要求和定位如何操作?学会提出了以下六条原则:

一是在科研类别的选择上,坚持应用性,提倡应用性研究,不要求进行基础理论研究。

二是在研究范围的定位上,坚持微观性,提倡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要求进行宏观和中观研究。

三是在研究方法的采用上,坚持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多样性,提倡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不要求采用实验研究等难以掌握的方法。

四是在研究主体上,坚持群众性或校本性,以教师为主体,提倡全员参加。

五是在研究经费上,坚持开支纳入学校公用经费或培训经费,做到节约开支。

六是在成果价值取向上,坚持实用性、可推广应用、操作性强的成果,包括教育教学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策略、电教课件、幼教玩具、校本教材等成果,以及促进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办学品位提高的实际效果;不要求出版专著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这样的要求和定位深受教师欢迎,因为它将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从神秘感中走了出来;从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中走了出来;从高难度的标准中走了出来。省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小学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特征。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教师做课题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课题研究快速健康发展,课题研究的课题数量“十二五”比“十五”增长了6倍。

2、对课题研究者如何培训的问题

过去只注重教材教法的教研培训,使中小学教师形成了一种教研定势思维。这种教研定势思维有三个特点:接受、掌握、传授。教师只要接受教学大纲(现为课程标准),掌握教学内容,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思维缺乏创新性,难以适应教育科研。如不少教师在第一次做课题时,往往将课题研究方案写成了教研计划,将研究过程变成了教研活动,将结题报告写成了教研经验总结。说明他们尚未从教研的角色中转变过来。

针对以上情况,省教育学会在每轮(五年)的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前期、中期、后期培训。每次培训确定一个重点,除了帮助研究者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点引导他们处理好研究中的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教研与科研等关系,着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构建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对个性、创造性、规律性的研究能力。市州学会和有关专业委员会,也抓住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案例点评式”的培训。不少研究者说:“做好一课题,胜读十年书。”

3、如何建立分级负责的协调管理机制问题

十五”期间,由于缺乏经验,许多管理措施未能落到实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研究水平偏低,46%的课题未达到课题研究的起码的标准,即不合格,流失率较高,结题率不到75%

从“十一五”开始,省教育学会强化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管理运行机制臻于完备。一是各级责任明确。省教育学会颁发了《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规定省教育学会有8项职责,市州和有关专业委员会有6项职责,县级学会有5项职责。二是过程管理严谨。省教育学会下发了《关于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意见》,对主持人培训、开题论证、检查评估、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三是省市州设立了电子信箱,为研究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四是建立了定期检查和通报课题研究情况的制度。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管理机制运转畅通、高效,使各项研究工作都能落地生根,对课题研究过程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有何成效

1、学会组织的中小学课题研究持续稳定发展

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研究,因为具有应用性、微观性、校本性等个性特色,所以深受中小学教师欢迎,从而调动了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使课题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五”期间立项课题148项,结题110项。“十一五”立项课题420项,结题380项,立项数和结题数分别为上个五年计划的2.3倍和3.4倍。“十二五”立项课题910项,结题数620项,立项数和结题数分别为上个五年计划的2.1倍和1.6.“十二五”立项和结题数均为“十五”的6倍。以上数据说明,课题研究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开辟了阵地,搭建了平台,疏通了渠道,并呈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2、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15年来,教育学会组织的研究课题1500多项,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1300多所。在这些学校中,不少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的理念,不少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学校工作特别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还有不少学校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办学特色。下面列举几例。

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的案例。湘西州花垣县的边城高中,是一所新世纪初创办的民办高中。从建校起,学校就以科研兴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在省教育学会立项了学校管理研究、德育工作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等8项科研课题。从学校领导到中层干部以及骨干教师,都承担了课题研究的任务。学校形成了科研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浓厚氛围,从而推动了这所边远山区普通中学的改革和发展。在课题研究的五年中,学校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与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论文20多篇,出版了三本专著,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和高考升学率均在湘西州名列前茅。2011年通过了省督导检查,挂上了省示范高中的匾牌,成为了湘西州的一所名校。大家都知道,名校都要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累积,而边城高中只有10多年就成为了名校,其中,教育科研是帮了大忙的。

来自洞庭湖区乡镇初中的案例。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中学,承担了“十一五”《湿地保护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研究和实践。就湿地保护问题经常请教当地农民,并聘请农科专家经常来校指导,学校开设了湿地保护校本课程。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产出了研究成果,而且促进了学校课改的深入开展。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在广州市召开全国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指定该课题主持人在大会介绍经验。世界自然经济会还下拨了科研经费,资助学校正式出版了《湿地保护校本教材》。该项成果已在洞庭湖区学校广泛推广和应用。

来自农村小学的案例。隆回县金桥镇中心学校,承担了教育学会“十一五”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开展野生植物研究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学校开设了野生植物科技活动课,经常组织师生开展科技活动。如野生植物调查研究,制作野生植物标本、举办野生植物展览、开展保护野生植物论文评选等,形成了不少课题研究成果。其中获全国科技大赛奖7项,获省级科技大赛奖22项。课题研究成员在北京领奖时受到了中科院院士的接见。在省里领奖时,袁隆平院士又接见了他们。

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5年来,参加教育学会课题研究的人员,包括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师、教研员共计21000多人(次),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他们的专业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少教师过去不知道做课题,通过实践,多年媳妇熬成了婆,课题做得有模有样。不少教师通过做课题促进了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还有不少教师通过做课题成为了专家型教师。如姜平老师就是在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她原是长沙市开福区进修学校的教师,后调到长沙市教科院任教研员。她主持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员大部分是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将长沙市城乡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和实施,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研究工作做得实实在在。出版了一本专著,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编写了三套教材,承办了在长沙市召开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交流会”,课题主持人被聘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课题组成员不少已成为专家型教师。

4、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好

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成果,除了新闻媒体报导外,在各种评奖中也获得广泛的认可。

其一,省教育学会组织了有大学教授、中小学高级教师和学会成员参加的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至今进行了三届课题研究成果评奖。在“十五”课题研究成果评奖中,有66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6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3项。在“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评奖中,有24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6项,二等奖91项,三等奖118项。在“十二五”课题研究成果评奖中,有54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86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254项。

其二,在2009年省教育厅关于“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成果占了获奖成果总数20%。如衡阳市共获奖11项,其中有五项是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科研课题成果。

其三,在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评奖中,我会推荐了五项课题研究成果参评,其中二项被评为一等奖,一项评为二等奖,二项评为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主管科研的领导说:“湖南省教育学会和学校重视科研工作,研究实力也很强。”  

教育学会组织中小学课题研究虽然有个性、成效显著、反响很好,但通过对“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分析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在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组织管理上发展不平衡,市州课题多的有140多个,个别市州课题数为0。二是研究质量高低差距很大,主要是在研究目标、过程和研究方法运用上存在不少问题。据长沙市对该市80多个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的分析,能将研究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占25%,行动多研究不够的占50%;行动多研究少,甚至上不了科学研究档次的占25%。三是多数课题研究人员太辛苦,全靠挤占休息时间进行研究。四是有些课题研究的开支由研究者个人埋单。这些问题有待在组织“十三五”课题研究时加以解决。

经验二

科学管理 悉心指导

湘西自治州教育学会 黄沛华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在这块自然景观神奇绚丽、民俗风情古朴浓郁的土地上,居住着294,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8.4%。受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制约,湘西基础教育薄弱状况一直没能得到有效地改变。而对此状况,我们教育工作者怎么办?

一、我们的使命:科研兴教

多年来,我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苦苦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稳步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快地改变我们教育长期落后的面貌。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走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科研兴教”之路。不遗余力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十五”期间,湘西州的省级立项课题只有8项。“十一五”期间,省立项的课题增加到82项,其中在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有53项,顺利结题并参与评奖的教育学会课题有52项。“十二五”期间,我们已经有了省立项课题212项,其中省规划课题66项,省教育学会课题145项,加上我们近两年来滚动立项的州级课题,我们管理的课题总量已达到了650多项。全州课题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兴起了教育科研的热潮,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二、我们的特色: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湘西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加强课题管理与指导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们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是湘西州教育学会开展课题研究及管理的一大特色。

拥有网络管理技术,格外重要。第一、我们湘西全境地域宽,县、校分散,交通不够发达,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常规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全面覆盖,依靠网络我们可以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动态;第二、我们的经济落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支撑不了常规管理活动中人员费用的开支,依赖网络我们花很少的钱就能办很多的事;第三、应用信息化管理,我们不仅能够实现快速的、全面的信息交流和互动,而且能以此打破封闭僵化观念,起到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改变教师教育科研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第四、我们研发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具有交互功能开放的管理系统,课题研究内容和成果被互联网相关网站予以转载,无形中成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一种方式。

利用这个互联网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实现以下基本管理功能:

第一,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课题申报者可以利用分配到的账号登录管理系统,上传自己的课题申报材料。评审专家可以在办公室乃至家里的电脑登录评审,后台管理软件可以对专家的评审投票、计分结果进行综合。

第二,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课题研究者在网上向州教育学会报告自己的研究活动,上传自己的研究活动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并且可以随时补充、修改完善甚至更换自己的研究过程材料。

第三,课题研究的远程指导。州教育学会课题管理机构和专家团队可以通过网络对全州立项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结题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难,研究和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

第四,课题研究的互动交流。州内州外的教师均可以在“湘西自治州教育课题管理系统”上分门别类进行查询,阅读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可以提出评价意见,为全州教师课题研究搭建了网上交流平台。

第五,课题研究资料的全面管理。课题主持人可以把立项申请评审书、立项通知书、开题论证书、中期检查表、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研究报告、成果公报、研究论文、成果评奖申报表等一系列资料上传到自己的网页,不仅可以上传文字资料,还可以上传视频、图像,一改于我们以前用一个个文件盒装载课题资料的落后状况。

第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发布推广。我们的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所有课题成果都有自己的发布平台,只要课题主持人或相关作者自己愿意,可以向全社会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种公开的现代化管理还有利于遏制假冒伪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因为所有课题材料、研究过程、成果都是公开发布的,而不是收藏在我们州教育学会的文件柜里,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他人的评判。

三、我们的行动:打好根基,规范管理

  1、建立管理队伍

 州教育学会借助我州教育科研专业队伍的力量,发挥县级教育学会的作用,建立州、县(市)、校三级课题管理联动机制,使课题管理上有规范、下有根基。州教育学会所拥有的专职教育科研队伍由州教科院和八县市教科所的教研员组成,目前有130多人。其中州教科院拥有学科骨干27人,大多是州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在全州教师中享有较高威望。我州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设立了教科室,这是县级教育学会实施课题管理的中坚力量。教科室经县市教育局批准明确为学校的二级机构,教科室主任由学校推荐、教育局人事部门考察、教育局下文任命。学校教科室有独立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并根据学校工作需要配备副主任和兼职教研员。学校教科室已经成为各县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工作的坚实根基。

2、落实课题研究经费

湘西州政府每年设立50万元,用于支持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工作;湘西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每年为我们拨款8万元,用于支持民族文化课题研究工作;凤凰县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用于支持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所制定课题研究年度工作规划的实施工作;国家贫困县龙山县教育局为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每年从县财政拿出20万元设立科研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省市立项课题的研究,每年拿出5万元作为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并要求各校每期另按生均10元的标准安排经费用于教育科研,这为县教育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经费支持。

3、实施分层管理模式

 目前我州有省立项、州立项、县立项和校级立项四个层次的课题,州教育学会在省、州立项课题中确立了重点跟踪课题,对于这些课题的管理,从开题起始,到最后的结题,实施全程跟踪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集中编写出综合的过程资料,汇集出阶段性成果。县教育学会负责本县部分省立项课题和本县全部的州、县立项课题的管理任务。州教育学会按照下属专业委员会的学科设置,将所有省、州两级课题从内容上进行了分类,作为各专业委员会负责联系、代管、指导的课题,一方面,可以让各专业委员会从管理上把握现有学科教育科研课题的总体数量及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力量,指导课题研究取得更好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各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4、利用会刊进行交流

 除了网上的管理交流外,州教育学会还主办了《民族教育与文化》会刊,刊物开设了“领导专稿”、“管理论坛”“教研动态”、“教育实验”、“优秀成果推介”、“民族文化与教育”等栏目,及时反映课题管理和研究动态,推介课题研究成果。我们还将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活动与课题研究者培训结合起来。

5、中期检查务求实效

我们在“十二五”课题管理中实施的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课题主持人管理单位的自查,第二步是县教育学会的检查与评价,第三步是州教育学会的检查与指导,第四步是迎接省教育学会对我州课题研究的检查和指导。

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既是课题管理的一次强有力的推动工作,同时也是指导课题研究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所以,州、县两级教育学会都高度重视,并根据州、县(市)、校的实际,做好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检查工作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取得实效。州教育学会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各县市、州直学校“十二五”期间课题研究水平、课题研究管理水平和成效等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全州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中的优秀课题给予表彰,开展全州教育科研课题优秀管理单位的评选,举办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州教育学会根据各县市教育学会、学校课题研究和管理的综合情况进行排名。学校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重视教育科研有利于引导学校步入素质教育的正轨,我们的评价排名做得理直气壮。

四、我们的成效:规模大,管理到位,成果显著

  1、课题立项形成了规模效应

 迄今为止,我州各类学校在州级及州级以上立项课题已达600多项,加上县级课题和校本课题、微型课题,课题的总数量已蔚为大观。作为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直接参加省、州立项课题研究的教师有近5000人,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课题研究的教师已成为极少数。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研究当中来,通过教育研究,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2、州、县、校三级课题管理落实到位

我们按责任分工,完成了所有课题的开题工作,无一遗漏;我们完成了所有课题中期检查任务,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评价;除后期补充立项的课题外,我们州教育学会完成了先期所有立项课题的电子文档建立工作,绝大部分课题主持人按规定在各自课题管理专页中上传了课题申报书、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自评报告、研究过程的相关材料等资料。

  3、民族文化课题研究成效显著

 我州立项课题中,有近100项课题是专门针对民族文化进行研究的。这是湘西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大批凸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学校已经呈现。以凤凰县为例,落潮井学区大型苗族鼓舞课间操气势恢宏;三拱桥中学的芭茅手工作品、箭道坪小学的儿童版画独树一帜;腊尔山、山江、民二中、箭道坪、阿拉、文昌阁、麻冲、廖家桥、落潮井、凤凰一中、木江坪、凤凰四中等学校民族文化研究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保靖民中前后投入了近十万元经费为该校在省教育学会立项的课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艺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装修了成果陈列室。吉首附近的中小学校,如吉大师院附小、吉首民族实验学校、吉首市民中、州民中、矮寨小学等,民族文化课题的研究也是成绩斐然。

  4微型课题研究落地生根

 微型课题(小课题)研究形式非常适合湘西当前教育科研发展的需求。在县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工作的影响和带动下,微型课题(小课题)研究模式得以迅速地普及。州民中、龙山县、永顺县、凤凰县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教师开展微型课题(小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我州县教育学会自主开拓课题研究和管理领域的成功事例。

  5课题管理工作细致、规范、科学,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十二五”期间,州教育学会课题管理辐射到了我州的一些高等院校,如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吉首民族职业学院等。一些高校主管科研的领导对湘西州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工作赞赏有加。《湖南教育》杂志相继以《黄钟大吕般的唱响》、《“第一推动力”解读》为题,分别用1万多字的特稿报道了我州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五、我们的思考:更规范、更科学、更大的成功

根据我州学校教育的实际和课题研究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湘西州教育学会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进一步提高课题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我们的课题管理系统,使管理系统功能更强大,技术更先进。

第二,形成与数量优势相适应的质量优势。湘西州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工作下阶段的一个关键是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推出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实现我州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由“量变”向“质变”的成功飞跃。

第三,湘西州教育学会在进一步拓展教育科研资源方面,要密切同社科联、科协、文化部门、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第四,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率。

第五,研究在我州不少县市、学校业已自主展开的微型课题(小课题)的管理工作,推广我州各县市、学校的成功经验。

第六,设计制定本地区“委托课题研究”和“招标课题研究”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以竞争的方式承接解决本地区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引导教师重视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该项制度是检验课题真假和课题价值大小的试金石。

若干年前,在湘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盛开过艳丽的课改之花——“童话引路”课题研究曾经享誉全国。当年,我们靠一台铅字打字机,一点一点敲出了“童话引路”的教育科研传奇。今天,我们拥有了较强的教育科研专业队伍,搭建了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我们的课题管理工作将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我们的教育科研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经验三

求真务实 管导并举

常德市教育学会


十二五”期间,我们对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工作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求真务实,管导并举”是我们的基本经验,下面介绍具体作法。

一、严格制度管理

1.明确课题研究管理机构

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由同一机构归口管理,实现基础教育科研的“双轮驱动”。

湖南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是省级学术团体的立项课题,是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的必要补充。为了增强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者的归宿感,确保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在市级层面不出现管理“盲区”,真正让落户在中小学的两类课题成为课题研究的“鸟之双翼”,“十二五”伊始,常德市教育学会主动与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商,将辖区内的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归口在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与发展研究室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规划课题”与“学会课题”政出两门、各行其是、一硬一软的问题,在全市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了教育科研的“双轮驱动”局面。

2.制定课题研究管理规程

在明确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立足群众性、草根性的特点,结合我市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修订了《常德市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管理工作规程》作为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的管理指南。《规程》分“关于立项申报”、“关于开题论证”、“关于中期检查”、“关于日常管理”、“关于课题变更”、“关于课题撤销”、“关于结题鉴定”、“关于课题评奖”等八个方面50条,共计5000余字。从操作层面对管理工作可能涉及到的相关事宜予以了明确,保证了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的管理有章可循,让省教育学会课题获得了与省规划课题一视同仁的关注感。

我市“十二五”期间共有省学会课题38项,其间,因为不能遵守《管理规程》,经由我们报请省教育学会同意,撤销了“基于能力设计的高效地理课堂研究”、“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两项课题。“十二五”课题结题时,我们发现有一所市直属学校承担的一项课题迟报、缺报较多,接近撤项的临界,为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我们约谈课题主持人,最后由课题主持人提交了书面检讨,并且加盖了学校公章之后上交市规划办,该课题加强了课题的研究,取得成果,达到了结题的要求,我们才组织该课题的结题鉴定。

3.建立“双月汇报制度”,使课题研究的管理落到实处

如何建立一种机制让立项课题实现常态化管理,一直是困扰科研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尝试了课题研究工作“双月汇报制度”,即每逢双月的下旬,由主持人在“常德教育科研网”中下载《双月汇报表》,将该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形成的研究成果、产生的疑难困惑书面报告给常德市教科院规划与发展研究室,同时制定了违反该规定的处理办法,以此督促课题组按部就班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二、夯实研究过程

为了维护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的严肃性,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环节都严格把关。

1.课题申报设置适当门槛把好课题研究入门质量关

在“十二五”课题申报时,我们不搞“拉郎配”,坚持先初审,再申报,申报的项目只有28项,数目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滥竽充数的现象。对于研究热情高、“十二五”开局之年没有赶上趟、思考又相对比较成熟的课题,在省教育学会的支持下,予以滚动立项。2012年,我市“引入生活数学建构双赢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等6项课题在滚动立项中得到确认;2013年“初中英语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县域整体推进诗词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4项课题又被确认为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2.课题开题论证严肃认真明方向理思路给方法添信心

我们力求到每一所学校去,接触到每一位参研人员,我们不是把开题论证当做一个仪式,而是作为向课题组老师现场展示课题研究应有氛围和行为方式的契机,让一线教师真切感受教育研究的魅力。我们本着“明方向、理思路、给方法、添信心”的原则,了解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倾听老师们的疑难困惑,换位思考,真诚交流。论证结束后,留给课题组老师们的的不仅仅是一纸论证意见,更重要的是互动的现场感和内在的获得感。

3.课题中期检查不走过场课题研究一步一个脚印

中期检查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验资料、现场答辩、问题咨询等方式进行。以“引入生活数学建构双赢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为例,课题组接受中期检查时的答辩题——(1)何谓“生活数学”?“生活数学”与“文本数学”是什么关系?(2)何谓“双赢课堂”?“引入生活数学”与“构建双赢课堂”是什么关系?(3)前期研究中,课题组搜集了一批引入生活数学构建双赢课堂的典型案例,请问选择典型案例的标准是什么?(4)发表于《湖南教育》2010年第5期的《精彩出自重组教材》一文,为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做出了怎样的贡献?(5)通过研究,已经摸索出了引入生活数学的四种策略,在后续研究中,课题组将在此基础上做哪些完善?中期检查我们以县域集中进行,以期形成“场效应”,让这个“场”生发团体动力,影响每一个接受中期评估的课题组对照他人、反思自己。如,桃源八中裴以杰老师参加中期检查后,以《难能的坚守》写下了4000多字的感言,集中表达了他“让理念落地,重新审视我们有所改变又颇具争议的课堂”的真诚与自信。

4.课题结题引导课题研究深化

我们除了听汇报、查资料、做点评以外,还根据课题类型实地了解课题研究情况。关乎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我们就走进课堂,现场观摩课堂教学;其他类别的课题,我们或开座谈会、或走访师生家长。还要进行现场答辩,从研究动机、方法到过程,从研究成果、客观效果到社会反响进行充分探讨。重点关注课题研究做了什么、课题研究改变了什么、课题研究带来了什么,提升对研究结果的认识。

三、悉心提供优质服务

1、深化对立项课题的指导

我们把对市立项课题的指导,作为培育省教育学会课题的手段,对选题好,研究队伍强,研究措施得力的课题加强指导。先后扶持桃园实验幼儿园、临澧县丁玲学校、澧县城关中学等单位承担的市立项课题向省教育学会申报,这些课题组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又有很高的研究热情,在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组织立项课题研究人员参加省教育学会的相关培训与交流活动外,市教育学会与市教科院还合作举办针对性更强的地方性培训班,先后于2012年在常德市三中、2015年在常德市十一中举办了2期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主持人(主研人员)培训班。

2、利用教育科研网进行课题研究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研究者提供便利,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工作。我们在“常德教育科研网”开辟“课题研究”栏目,设立“通知通报”、“研究动态”、“科研导航”、“学习园地”、“成果推广”、“下载专区”、“教研相长”、“区域花絮”等子栏目,全方位提供相关信息。我们建立常德市课题研究交流群,将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者纳入其中,使之与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人员横向互动。这些工作也便于管理者发布资讯、与课题研究者及时对话。

3、及时回应研究者的关切

我们利用面对面、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与研究者互动,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对研究者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咨询及时予以回复,这样的互动平均每项课题接近6次,最多的像汉寿二中邹远学承担的重点课题达到11次。如,芷兰实验学校朱楚湘同志主持的“初中作文生成教学研究”,仅在结题阶段,市规划与发展研究室刘忠义老师就先后于20151216日、2016120日、122日、31日、33日共5次采用当面接受咨询、发电子邮件、到学校现场答疑等方式进行指导。

4、及时推广课题研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我们发现桃源县第八中学王用杰、裴以杰主持的“农村高中学案导学研究”做的很用心、很实在、很有成效,便积极协助桃源县教育局、教研室于201562日在该校举办近300人的现场会。

我们还组织各县教育学会、县市区教研室有关负责人到临澧县参加“十二五”科研成果推广会,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黄利华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了此次活动,期间,省教育学会课题主持人马小菊老师先是系统介绍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继而向与会人员现场展示课堂教学的风采,市教育学会理事、市教科院规划与发展研究室刘忠义主任即兴做了点评与解读,与会的200多人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十二五的课题管理,我们深知: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就不可能有真的研究;没有扎实的研究过程,就不可能有真的成果;没有必要的专业指导,就不可能有真的成长!



经验四

在课题研究管理与成果应用上下功夫

长沙市开福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刘翠鸿


我区大力实施“科研兴区、科研兴教”的发展战略,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分层分类转化为教育科研课题,确立了“立足区情,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区各中小学已经立项的课题共58项,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中国教育学会课题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省教育学会课题14项,市级规划性课题36项。我们重视课题的立项,更重视课题研究的管理与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立足区情,建立与学校发展需求相配套的教育科研管理办法

1成立开福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小组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开福区教育局谭树茗局长担任组长,王平副局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全区的教育科研的决策、规划、组织、协调及保障工作;教育科研专家顾问小组由省市教科院和教育学会专家组成,协助决策咨询和整体设计、指导工作;区教科中心设立理论室,专人负责,各学科教研员都是理论室成员,不但自己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同时还负责教育科研课题的培训、指导、督查、监控,协助各学校教科室组织相关的教与学的课题研讨活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炼成果。这样,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机构形成了网络,研究工作层层落实到了实处。

2出台了一系列课题管理的文件

我们先后出台了《开福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开福区教研成果认定暂行办法》、《开福区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审批制度》、《开福区教育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方案》、《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公报制度》等文件,对科研课题立项、过程管理、成果奖励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规定。文件强调课题选题的价值,选择教师喜闻乐见的教研方法及成果表达形式;强调课题不在多,关键在“实”;强调课题研究要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二是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和谐科学发展

3、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我区把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纳入区教育局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列入晋级评优、评选骨干教师和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区对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主要包含评审立项、日常管理、年度自评、中期评估、不定期调研和结题等。实施课题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通报研究动态、进展情况和评选优秀论文。每一个课题建立相关主件和特色活动的电子档案,课题主持人每年12月底之前必须填报由区教科中心制定的《课题年度自评报告》,提交一份《特色研究活动材料》及下一学年《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4、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注重实效重视现场指导

课题检查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往往给学校实验教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校疲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出现所谓“纯文本研究”而忽视课题研究的实践行动。因此,我们在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将所有课题按学科类别落实到教研员,由学科教研员协同理论室一起对课题进行跟踪指导,如上学期我们就对全区58项中小学各级各类课题进行了至少2次以上的下校调研与指导;课题单位也经常邀约理论教研员或学科教研员提供科研咨询指导,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们还制定了《开福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评比细则》,设立专项基金,每年一度评选表彰一批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全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颁奖。

通过改革教育科研管理办法,使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着眼长远,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前瞻引领作用

1、依托区域性大课题,打造教育科研品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件精神,2011年,开福区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改实验区。以此为契机,长沙市开福区开始了“区域性开展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全区54所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探索。

课题采取“行政主导,整体推进,专家引领,学校开发,社会协同”的思路,运用“四项制度”“六个核心”“六条线索”构建了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框架体系,形成“齐参与、全覆盖、广辐射”的推进方式。该课题初步探索了“五环三元”的实施策略,“五环”即:“重建校园公共生活、开发公民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学科渗透、自主自治组织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元即“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省、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明网》、《人民教育》等多家媒体给予正面报道,出版自编教材5本,全区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公民教育环境,为培养个性健全发展、忠诚于国家和民族、具有湖湘底蕴和全球视野的合格公民奠定了良好基础,打造了区域教育品牌和特色。201511月份,公民教育成果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

2、校内外多方联动,重点攻克一批科研项目

校内外多方联合,整合了各方力量,强化了研究队伍建设。首先是学校与本地大学教授联合,争取专业支持,如清水塘三小的《启迪公民意识的童书共读研究》课题,得到湖南师大郭娅玲教授的长期指导,科大附小的《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经典主题式教育研究》课题,获得中南大学颜爱明教授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名师工作室与全国名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如开福区刘友华数学名师工作室,就与全国小学数学届的名师等保持联系与定期交流。第三是校际之间的合作研究,如史家坡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够,而学校又迫切想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教师存在的难题,于是和城区的金鹰小学联合开展了《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研读策略研究》。

有了一支强大的课题研究队伍,就能重点的去组织力量攻克一批科研项目。

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与难点问题,我区一方面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保持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如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研究,申报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研究”等,为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我们优先考虑推荐具有前瞻性的,以及重点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课题,如《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柯达伊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研究》《基于读懂学生基础上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语文“幸福课堂六环”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课例研究》《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等。

三、因校制宜,分专题多层次进行培训与指导

每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一无二的,遇到的问题和开展的课题研究也各不相同。课题研究的培训与指导要因校置宜,分专题分层次进行。

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水平,我区先后邀请教育部、省、市专家到区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培训与现场指导,如中国教育学会谈松华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及湖南师大刘铁芳教授、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等,对全区校长、中层干部与课题组教师进行分层培训。

每学期初区教师进修学校还安排一次针对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研究人员的研修班。

为了培养教育科研后备力量,2016年上学期,我区成立了开福区教育科研青年协会,让有志于教育科研的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的学习中来。在区每期的《教育理论工作计划》中都要安排至少2次的教师专题培训活动,如《教育科研课题方案的撰写》、《教育科研的方法》、《教师如何开展叙事研究》、《基于校本的小课题研究》、《课题的实施与管理》、《教育科研课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评价与推广》等专题的培训。

我们组织了多批校长到北京学习,到上海挂职锻炼,组织中小学校长、教科室主任、实验教师外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无锡等地考察,学习并借鉴先进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管理经验。

我们还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对申报了课题的学校由学科教研员定期下校参与课题研讨活动,组织问题会诊等。

四、推广应用,将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它必须通过推广应用环节,在实践中“消化”,才能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1.区域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

我们制定了《开福区教育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方案》,引导学校分析教育现状,将已取得的丰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我们组织了多次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展览及经验交流会,通过筹划布置、现场展出、专题讨论、现场观摩、城乡结合“传帮带”、教育信息网发布信息等多种形式,使教师亲身感受体验成果推广的实际效果和意义。如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了主要以面向全区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和长沙市区德育项目工作负责人的《长沙市德育工作项目化建设暨开福区公民教育优秀子课题成果展示活动》,5月份,组织了面向全区数学教师的《小学数学典型错例整理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分别在清水塘北辰小学、青竹湖湘一小学部、鸭子铺小学等学校推广运用

2.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我区部分教育科研成果已经通过多种途径辐射到了省内外其他地方。先后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多次,我区教师赴无锡、新疆、山西、深圳等地上示范课、培训实验教师多次。如,2015424-25日,我区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开福区公民教育现场会”,公民教育成果得以向全国推介。

另外,我们还将教育科研成果物化进行宣传推广。我区先后编辑出版了课题研究成果《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学校课程开发》、《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等丛书多套,《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等刊物上曾多次报道我区教育科研情况,并刊登多项教育科研成果。2014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就以11个版面详细地介绍了我区校本课程的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如何聚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组织和指导学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教育科研成果的思想、内容及方法等在全区范围内运用,使优秀的科研成果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理解、内化和改造,转化为教育效益,仍是我们今后须进一步重视的工作。


经验五

教师做课题教研员做什么

宁乡县教研室 汤卫平


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既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又是进一步优化教师能力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开展教育科研的辅导者,教研员要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要积极鼓励和热情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下面,结合我自身的实践经验,谈一谈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研员做什么的问题。

一、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教研员是当地从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领头雁,努力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自身在教师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引领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首先,教研员要努力学习理论。教研员要学习的理论,有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改理论,教研与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科专业知识。考虑到教研员的指导对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教的教师,因此,要对各学段、各学科的专业知识都要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使自己站在理论与专业的高度去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第二,教研员要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从自身做起,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身经历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掌握各种教育科研的方法,深入研究和掌握一些成功的研究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在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时能有的放矢,不放空炮,使教师信服,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第三,教研员要经常下校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教育教学现状,知道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才能为教师选取研究课题提供指导,使课题研究能实实在在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通过调研了解各个学科的研究现状。只有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才能帮助教师确定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为教师有效地借鉴他人先进经验提供资源。

二、努力培养教师做课题的能力

多数中小学教师以前没有经历过课题研究,对什么是课题研究,怎样开展课题研究感到茫然。为了使有志于课题研究的教师掌握一些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每隔两年我县都要举办教育科研知识培训班。让教师通过参加培训,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课题研究的方法、怎样选好课题、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怎样进行开题论证、怎样收集研究资料、怎样总结教育规律和怎样结题等知识。在培训中对每一项内容都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教师理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他们开展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三、鼓励和指导教师从小课题入手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

很多一线教师教书是一把好手,可是对课题研究却望而生畏,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或教研员的事,普通教师很难入门。为了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使课题研究从易到难逐步开展,并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动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主要特点是“小”,它的实质就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中小学教师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选为研究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几个同行合作,运用经验总结、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小课题研究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成为中小学教师一种“常态化”研究行为。小课题研究大大降低了研究的难度。鼓励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能有效地解决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为开展较大课题的研究打好基础。

本人也多次在全县的中小学校长会上介绍与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次应邀到中小学去讲解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知识,印发小课题研究案例汇编,举办小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和小课题评优活动,宣传和推广成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热情。

四、通过区域性课题带动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所谓区域性课题是指一个课题由区域范围内的教师承担,这样的课题可切入的研究点多,能带动多所学校教师参与子课题研究。由于教师参与子课题研究能直接得到总课题组的指导,既降低了研究的难度,又经历了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是积累独立进行较大课题研究经验的良好途径。

2013年,我们针对中学物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开展了“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区域性课题研究。总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设计了8个子课题,组织全县的19所中学,百多名中学物理教师参与集体研究。我们通过举办中学物理有效教学培训班,开通课题指导热线,举办专题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使课题组成员领会新课改中关于有效教学的理念,并具备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能力。

我们指导子课题研究单位的课题研究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子课题组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方法层面的指导,进行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为子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指明努力的方向;二是对子课题组进行有效教学实践层面的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课例进行中肯的分析和指导,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我们鼓励各子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各自的研究专题,坚持“边实践,边研究”。研究过程既注重实践问题的解决,又注意规律的总结和经验的提升,形成了许多可推广的课题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用理论指导实践研究,将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及时的进行记录和完善,并将经验材料提炼成研究论文。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学术活动进行宣传推广;二是教研员下校指导进行推广:三是通过各级教师培训班宣传推广;四是利用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宣传推广;五是通过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进行宣传推广等。通过区域性课题的研究及成果推广,优化了我县的学科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干。

五、重视在现场面对面的指导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很多教师想开展课题研究,但却不知道如何选题,有的教师不知如何开展研究。靠面上的一次培训不能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必须到学校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的具体指导。宁乡县幼儿园想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但她们没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于是我到县幼儿园进行具体指导,针对该园的特点和教育创新的要求,选取“乡村幼儿游戏课程开发与研究”作为课题,并对如何开展研究进行了设计,还经常到该园进行现场指导,经过几年的研究,该课题结题后不但获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一等奖,还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推荐,立项为教育部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并于2014年荣获教育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六、狠抓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化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常见的问题是走过场。有的课题立项后,不进行具体的研究,而是等到结题前夕,突击拼凑一些材料来应付。这样的课题研究背离了教育科研的宗旨,也不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化。

在课题申报立项前,对每一个课题申报方案要仔细的审阅,看选取的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学校是否有能力完成此项研究,方案的撰写是否规范。在课题立项后,重视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会同省、市专家认真审核课题的开题报告,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思路和实施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对课题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为他们答疑解惑。当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及时的小结,并提出后段研究的建议。在结题阶段,重视帮助教师进行从研究行动中提炼出对应的教育规律或具体的教育教学策略,防止结题报告仅仅是一些研究行动的罗列。每两年我们都要举办一次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切磋课题研究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提供平台。这些做法规范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

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是落实和强化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在“十二五”期间,县教育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科研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制订了提高教育科研人员业务能力的相关措施,出台了教育科研工作考核方案,划拨了专门的教育科研经费。县教研室在全县建立了由县、乡、校构成的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健全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研究、鉴定与结题制度,课题成果交流与推广制度),以及教育科研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了教育科研信息化交流平台,还建设了几所研究水平较高的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为全县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好了基础。

经验六

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一大举措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我校一直把“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科研促教”作为立校根本,使课题研究成为了科研兴校的一大举措。建校七年来,我校共承担了市级以上课题10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校课题研究紧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着力打造教育科研特色,在摸索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联系实际选好课题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科研兴校要从课题研究的选题入手,选题是课题研究第一步,是课题研究关键的一步。如何选择一个彰显学校特色的课题?如何选择一个使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的课题?这是着手课题研究时就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联系教育教学实际选好课题是课题研究的基础,选题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选有创见有意义的题目

我们提倡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选取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将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我校的“自能”系列课题,就是一个由时代发展、学校校情、学生学情的需要产生的系列课题。近年来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升学压力大,知识难度不断往低年级延展,很多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仍被置于分数“优胜劣汰”的煎熬中,学生的内心需求未被充分尊重,内在潜能未能得到有效激活。帮助学生实现愿学、乐学、善学一直是教育者探求的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孩子找到适合的教育”,我校基于叶圣陶先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自能”理念,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最佳发展”的育人理念,努力打造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

自能”系列课题立足我校育人理念,着眼学生发展。课题主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围绕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展开研究,着力于课堂教学,覆盖所有学科,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自能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2、选有经验积累能深入推进的课题

有经验积累是指课题研究实践基础夯实,能让研究少走弯路;能推进是指课题研究可以不断得到深化,以葆课题生命力和课题研究价值的持续性。

我们一直把“自能”作为学校教研的实践与探索方向。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学校特级教师邓日就系统地研究了“自能作文”,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到20世纪初,湖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周望城进一步对“自能”进行研究,他们的课题“学生提问学习法”和“自能阅读实验与研究”,取得了喜人成果。我校基于对“自能”研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课题成果,决定深入开展“自能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接着又将学生“自能”的培养从语文学科发展到中学各学科,从基本的教学方法改革发展到教育内涵的探讨与实践,使课题生命力得到有效延伸。

3、选有内涵能挖掘精髓构筑理论层次的课题

自能教育”是“自能”系列课题的核心理念,继承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人、主体、主角,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激发和引导,使学生的自我属性在实践中自决、自辩、自奋、自探、自悟,从而建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我校抓住“自能教育”“习惯培养”“快乐”等关键词,以“自能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研究”课题为抓手,打造“自能课堂”。系列课题均以“自能”为核心,将“自能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理论层次的构筑也便于课题的操作,保证了系列研究的流畅性和继承发展性,易操作、易出成果。

我校承担的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初中历史少教多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的研究》和《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和实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都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选出来的对教改很有针对性的课题。

二、抓实研究过程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

   1.具体落实课题研究措施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性

第一,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研究人员的职责和分工,让课题具体化、可操作,保证课题研究的开题质量;

第二,定期举行专题研讨活动,突破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难点;

第三,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小结,基于阶段性成果和本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第四,对课题的阶段实施情况和研究成果进行验收评估;

第五,进行课题理论总结,整理课题成果,扩大课题影响力,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第六,在校内外推广课题成果,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2.发展系列课题使课题研究覆盖各科教学

我校省级课题《自能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研究》辐射全部学科,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聚焦每门学科特色,细化课题切入口,发展每一门学科课题,促成了“自能”系列课题的纵向深化研究,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研究》、《初中英语词汇自能学习的实施与研究》、《自能学习理念指导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初中历史少教多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的研究》和《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和实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都从不同角度探索着自能教育的理念。

自能”课题理念与相关学科发展形成对话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现出“自能”系列课题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3.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持续培养和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我校注重培养研究型教师,建立了“以校为本、课题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一是指导并规范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术社区;二是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让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课题化,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教学研究的过程,促成科研常态化三是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到各地名校进修学习,请省内专家学者到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项指导;四是积极组织教师撰写相关课题论文,向各教育杂志报刊投稿。

学校鼓励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展开教育科研。教研组每个学期都会对课题组成员教师进行宣讲和培训,示范课的观摩和学习,研讨课的反复观课、议课和磨课,强化科研意识,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养,密切成员之间的交流,打造和谐团结的研究团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重建”的课题研究思路,打造了以名优教师为骨干的研究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注重积累课题研究一手资料

在课题实施与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跨学科的收集资料,分类归档。这些资料主要包括: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凭证,如学生变化发展的材料、教师教学水平变化材料等。

课题组指定专人管理网络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等进行线上交流,利用360云盘、百度云盘等储存课题资料。

三、推广和应用成果课题研究才能收到实效

中学教育的课题源于实际,研究成果最终也要应用于实际。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于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课题研究要取得实效,必须推广和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是课题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课题研究要能形成推广的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两点:

1.课题研究成果应形成特色,具备策略性和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我校在“自能”系列课题研究时,特别注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自能课堂”,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自能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构建了“三环六步”自能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促进了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提升。又在“三环六步”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三六自能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了有学科特色的文科、理科、体艺综合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2015年,“自能学习与自能发展研究”课题负责人苏建祥校长提出了“自能课堂六个要素”——教师层面的“激发”“引导”“提升”和学生层面的“自主”“质疑”“习惯”,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模式,并着重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自能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探究,探究有效的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2.把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

自能”系列课题将成果出版投入教育教学,服务于师生。省级课题“自能学习与自能发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将成果物化,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编写了七至九年级全套《自能导学》41册丛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我校还创作了“自能学习歌”,由我校电视台师生共同录制了MV,在全校传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并领悟自能学习的要义,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题研究成果的出版是课题经验的不断总结和积淀,为后续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石和参照,也为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1.课题研究成果获社会高度赞誉

自能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研究”课题荣获“长沙市2013年度中小学课题成果一等奖”“友谊科研一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艺术研究”荣获“全国优秀课题一等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研究”被评为研究成果综合奖一等奖,课题结题报告被评为研究成果单项奖一等奖;自能学习平台(网络平台)被评为“研究成果单项奖二等奖”;生物和历史组两个课题成果分别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一、二等奖。“自能课堂”被推荐为“湖南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自能学习”被推荐为“岳麓区学校特色项目”。学校也获“长沙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荣誉称号。

2.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了教师学生综合素养

自能”系列课题研究成果投入应用指导教学以后,我校学生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得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有所提升。中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近5000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及以上奖励达317人次。2015年,我校首届学生高考成绩优异,1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还有11人录入国外名校;第二届学子,有11人签约北大清华。我校第三届刘其灵成为湖南省首个在高一就进入数学竞赛省队,湖南省首个高一进校一个月就拿到北大一本线录取协议的学生。体育中考合格率达100%,排名全市第二。

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在课题研究的引导下,我校教师先后在各级各类赛课、论文、课例、课件制作等教研活动中获奖达20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34人次,省级奖项526人次,市级一等奖290人次;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47篇,我校各类参赛论文的数量之大、质量之佳、获奖率之高,均位居全市同类学校之前列。

3.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自课题成果推广以来,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教育影响力得到增强。《湖南教育》用题为《快乐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对我校“自能学习”做了推介,《湖南日报》、湖南卫视、人民网、等数家媒体多次对我校育人特色及学生创新活动进行了纪实性报道。

我校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团几十批,上千人次,展示自能课上百堂,并与韩国、美国、加拿大、印尼、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办学交流活动;在高新实验中学、星城实验中学、湘仪中学进行成果验证与推广,效果显著;对株洲炎陵县三河镇中学、船形乡中学、长沙县暮云中学、韶山实验中学进行对口帮扶和成果推广应用。

真正的学校发展不依托外在的形式,而是依托内在丰富且深刻的思想追求与改革创新。我校将继续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校情出发,潜心课题研究,不断创新,让课题研究真正起到促进师生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和高品质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9